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環境規劃概述
1、環境規劃概念:環境規劃是指為使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把“社會-經濟-環境”作為一個復合生態系統,依據社會經濟規律、生態規律和地學原理,對其發展變化趨勢進行研究而對人類自身活動和環境所做的時間和空間的合理安排。
2、環境規劃的作用
?1、促進環境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保障環境保護活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3、合理分配排污削減量、約束排污者行為
?4、以最小的投資獲取最佳的環境效益
?5、實行環境管理目標的基本依據
第二節環境規劃的基本特征和原則
1、環境規劃的原則
?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原則(是環境規劃編制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則)?遵循經濟規律,符合國民經濟計劃總體要求原則
?遵循生態規律,合理利用環境資源的原則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防患于未然”是環境規劃的根本目的之一)
?系統優化與依靠科技的原則
?強化環境管理,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第三節環境規劃的基本任務和類型
1、環境規劃的基本任務
?①全面掌握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資料,編制地區發展的規劃綱要
?②搞好地區內工農業生產力的合理布局
?③合理布局污染工業體系,形成“工業生產鏈”
?④充分合理地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
?⑤搞好環境保護,建立區域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⑥制定環境保護技術政策
2、環境規劃的類型
(1)按規劃期劃分
長遠環境規劃:一般跨越10年以上,著重對長遠環境目標和戰略措施的制定。
中期環境規劃
一般跨越時間為5-10年,5年環境規劃一般稱五年計劃,便于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并同步實施。(由于我國國民經濟計劃體系是以五年計劃為核心的計劃體系,所以五年環境規劃也是各種環境規劃的核心)
年度環保計劃
是五年計劃的年度安排,是分年度實施的具體部署,也可以對五年計劃進行修正和補充。
是每一個措施、工程、項目以及任務的具體安排
(2)按環境與經濟的辯證關系劃分
經濟制約型:環境保護服從經濟發展的要求
協調型: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環境制約型:經濟發展目標建立在環境許可基礎之上,受到環境保護要求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