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環境管理的含義
1987年,劉天齊主編的《環境技術與管理工程概論》中對環境管理的含義作出了如下論述:通過全面規劃,協調發展與環境的關系;運用經濟、法律、技術、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類損害環境質量的活動;達到既要發展經濟滿足人類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環境的容許極限。
第一協調發展與環境的關系。
第二動用各種手段限制人類損害環境質量的行為。
第三環境管理是跨學科領域的新興綜合學科。
第四環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動一樣,也是一個動態過程。
第五環境管理需要各國采取協調合作的行動。
2.環境規劃的含義
環境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環境管理的首要職能,是環境決策在時間、空間上的具體安排,是規劃管理者對一定時期內環境保護目標和措施作出的具體規定,是一種帶有指令性的環境保護方案。
3.環境管理與環境規劃的關系
(1)規劃職能是環境管理的首要職能。
(2)環境目標是環境規劃與環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3)環境規劃與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論基礎。環境法學,環境生態學,系統工程,環境經濟學,環境倫理學等等
差別:
1、時空關系上,環境規劃側重于未來的規劃,環境管理注重于現實的管理
2、他們分屬于不同于不同的學科。
4.環境規劃和管理的任務
環境管理的基本任務應該是:轉變人類社會的基本觀念和調整人類社會的行為。
環境文化的建設是環境規劃與管理的一項長期的根本的任務。文化決定著人類的行為,只有轉變了過去那種視環境為征服對象的文化,才能從根本上去解決環境問題。
5. 環境管理的發展
第一個路標――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背景
第二個路標――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背景
第三個路標――2002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
6.環境管理的手段
經濟、法律、技術、行政、教育
7.方針政策
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針。
8.我國環保事業的戰略方針
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9.持續發展戰略方針
(1)實行持續發展戰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業污染。
(3)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結構。
(5)推廣生態農業,堅持不懈地植樹造林,切實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