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試題代碼:603 試題名稱:動力地質學原理(A)第 1 頁共 2 頁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30分)
1.硅鎂層;
2.角度不整合;
3.層面構造;
4.結晶分異作用;89
5.外動力地質作用;
6.地震作用。
二、辨別題(共10分,每小題1分,對的在題后打“√”,錯的打“ ”)
1.濁流沉積的最明顯特征是具有鮑馬層序。
2.地質年代中常用“Ma”代表億年。
3.中生代一般分為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個階段。
4.對比來說,內動力地質作用的趨勢是使地球的不均一性加強,而外動力地質作用的趨勢是使地球表面的差異逐漸縮小。
5.變質作用是巖石在高溫高壓狀態下,呈塑性狀態,變為另一種巖石的過程。
6.風的地質作用和風化作用是基本相同的地質概念。
7.一般來說,河流下蝕作用的加強說明了地殼水平運動的加強。
8.冰川堆積的突出標志是:不出現化學夾層、無磨圓、無分選、大小混雜、化石稀少等。
9.巖石地層單位中的群、組、段、層等具有全球對比性。
10.節理和斷層都是巖石在地質力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破裂,其典型區別是沿破裂面有無明顯的相對運動。
三、簡答題(45分,每小題15分)
1.干旱區湖泊沉積有什么特征,其蒸發巖沉積分為那些階段?181
2.簡述平行不整合的概念及所代表的地殼運動過程。
3.簡述層理的、概念及識別標志。
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題或草稿紙上不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