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狀補間動畫”教學設計
南京市第四中學
張艷云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江蘇省科學技術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
書
《初中信息技術》
下冊第八單元·
“動畫制作”
·
“制作基本動畫”
第二課時·
“形
狀補間動畫”。
《動畫制作》
對初二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但學生的興趣非常濃厚;
本課主要學習形狀補間動畫的制作方法,
比較形狀補間動畫與動畫補間動畫的區
別;形狀補間動畫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其中掌握“形狀補間動畫”的制
作方法及
“形狀補間動畫”
與
“動畫補間動畫的區別”
又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對象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初中二年級學生,以下將從兩個方面對其進行分析:
1
、
FLASH
的認知方面
初二絕大部分學生是剛剛接觸
FLASH
內容,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對
FLASH
有了一定的了解,對該軟件的窗口、面板、工具、圖層等基礎知識有一些初步認
識,但是對
FLASH
軟件還不能較全面的掌握和應用,還需要進一步鞏固。
2
、信息能力方面
我校初中生源復雜,
水平參差不齊,
部分學生在小學時就已經參加過了信息
技術競賽,
而有的卻是剛接觸計算機;
實驗班和平行班的設置使得班級與班級之
間的差異加大,就這些的現狀,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形狀補間動畫制作,
針對實際情況,
具體將以
3
個任務
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
首任務——基本任務:
圓變矩形再變五角星;
次任務—
—分組任務:第一組:文字變文字,第二組:文字變圖片,第三組圖片變文字,
第四組:圖片變圖片;提高任務——綜合任務:制作
FLASH
動畫卡片。三個任
務的設計切合學生的學習思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淺入深,層層提高;在
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入新的知識點,用各種教學方式與手段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
最后突破難點,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思想與策略
本課的教材中給了一副動畫卡片
“盛開的小花”
的詳細制作過程。
但實際教
學中還是應該遵循“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思路,這就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提出
了很高的要求,本節課我個人的思考是:
設計思想
圍繞教材設計基本任務,
并適當加以延伸,
而對于基礎好的同學設計拓展任
務;讓所有學生各有所得,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教學策略
采用有趣的素材,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讓學生總有一
種想嘗試的感覺,不怕學生出問題,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方向,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解決困難,若解決不了,可以發揮組內“學習帶頭人”的作
用
(
按照教師開學時設定的小組
)
,全組中無論是組長還是組內其他成員,只要完
成任務的同學都可以充當“學習帶頭人”,幫助后進的同學完成任務;若依舊無
法解決的問題,
在必要時教師設置排疑解難;
讓學生在嘗試中去探索,
在探索中
獲取知識,
同時獲得能力,
通過本節課內容的學習與實踐操作,
不僅要使學生學
會
“形狀補間動畫”
的制作,
了解
“形狀補間動畫”
與
“動畫補間動畫”
的區別;
而且還要充分利用“學習小組”的作用、充分利用本組“學習帶頭人”的作用,
互相幫助,以優扶弱,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互助的精神;
同時也可以減輕教師輔導的壓力。
我想作為教師的教學目標,
不僅僅是傳授知識
點,更重要的是鍛煉學生的能力,要“舍得”讓學生去碰壁,讓他們在碰壁中加
深對問題的理解,
并努力探究問題解決的方法,
這樣才能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理解形狀補間動畫的概念,掌握其制作方法;
2
、掌握將位圖轉換為矢量圖的操作方法,了解位圖在形狀補間動畫中為何
要矢量化;
3
、認識形狀補間動畫與動畫補間動畫的區別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究、任務驅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掌握形狀補間動畫的制
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