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月缺—形狀補間動畫》教學設計
授課人:賀齊
一、教學目標
1 掌握形狀補間動畫的制作方法。
2 理解幀頻含義,能夠進行動畫基本環境設置.
3 認識到形狀補間動畫前后兩個關鍵幀中的對象必須是形狀,這個是“形狀補間動畫”的必要條件。
4 掌握選擇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學習發lash初探后的第二節課,前面的課學生已經學會了在flash中繪圖和逐幀動畫等操作。八年級學生對信息技能的接受能力較強,而且有一定的基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但也有少部分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需要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才能完成練習。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形狀補間動畫的制作方法。
難點:逐幀動畫與形狀補間動畫的區別。
四、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導入】導入新課
教師布置任務
任務一制作一個月圓月缺的逐幀動畫。
老師先帶領學生總體進行分析制作的要點和過程,老師提示月缺如何繪制。
然后教師演示第一步和第二步,同學觀看。
大家一起觀看動畫,指出如何改進動畫,從滿月到月牙需要插入多少關鍵幀既工作量較少又過渡自然?
學生自己動手做動畫,觀看動畫效果,觀察使用逐幀動畫來制作這個自然界的現象的缺點。
學生思考回答:動畫過于跳躍,有些時候不自然.不夠細致。
老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可以解決動畫不連貫的問題。
【講授】講授新課
任務二制作月圓月缺形狀補間動畫。
在兩個關鍵幀之間讓動畫能夠平緩變化的鑰匙就藏在“屬性”檢查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