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規劃與管理復習題1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
□分,共□分)
1
.
環境承載力
——是指某一時刻環境系統
所能承受的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能力閾
值。
2
.
環境功能區劃
——是指依據社會經濟發
展需要和不同地區在環境結構、
狀態和使用
功能上的差異,對區域進行合理的劃分。
3
.
總量控制規劃
——是指以某一區域或流
域為對象,
將污染物排放量限制在區域或流
域環境容量以內的方法。
4
.
水環境規劃
:對某一時期內的水環境保
護目標和措施所作出的統籌安排和設計。
5
.
耗氧有機物的水環境容量
:水環境所能
容納的耗氧有機物的最大容許量。
該容量即
通常所說的水環境容量。
7
.
大氣環境質量預測
:為了了解未來一定
時期的經濟、
社會活動對大氣環境帶來的影
響,以便采取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措施。
8
.
社區
:指居住在某一個特定區域內的、
共同實現多元目標的人所構成的群體。
9
.
環境預測
:指根據人類過去和現在已掌
握的信息、資料經驗和規律,
運用現代科技
手段和方法,
對未來的環境狀況和環境發展
趨勢及其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的動態變化
進行描述和分析。
10
.
環境規劃指標
:
是直接反映環境現象以
及相關的事物,
并用來描述環境規劃內容的
總體數量和質量的特征值。
11
.
環境容量
:是一個復雜的反映環境凈化
能力的量,
其數值應能表征污染物在環境中
的物理、化學變化及空間機械運動性質。
12
.
規劃協調型預測
:指通過一定手段,使
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所能達到的環境狀況。
13
.
環境規劃目標
:
是環境規劃的核心內容,
是對規劃對象未來某一階段環境質量狀況
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所作的規定。
14
.
環境評價
:
是在環境調查分析的基礎上,
運用數學方法,對環境質量、
環境影響進行
定性和定量的評述,旨在獲取各種信息、數
據和資料。
15
.
總量控制
:
就是依據某一區域的環境容
量確定該區域內污染物容許排放總量,
再按
照一定原則分配給區域內的各個污染源,
同
時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以保證區域內
污染物排放總量不超過區域容許排放總量。
16
.
土地資源
:
能滿足或即將滿足人類當前
和可預見的將來利用的土地。
17
.
固體廢棄物
:指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
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固態、
半固態
廢棄物質。
18
.
土地開發
:指人類采取積極的手段,擴
大土地的有效利用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
以
滿足對土地不斷增加的需求。
19
.
水污染控制系統
:是由污染物的產生、
輸送、
處理到水體中遷移轉化等各種過程和
影響因素所組成的系統。
20
.
集中供熱
:
就是將分散的鍋爐以及可以
利用的燃燒裝置集中起來,代替分散的狀
態。
21
.
環境規劃
:
指為使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
發展,把“社會—經濟—環境”作為一個復
合生態系統,
依據社會經濟規律、
生態規律
和地學原理,
對其發展變化趨勢進行研究而
對人類自身活動和環境所作的時間和空間
的合理安排。
22
.
社區環境評價
:
是對一個社區的描述和
社區自我評價,
它的評價內容包括生態環境
質量、社會經濟狀況以及社會指標的評價。
23
.
水環境承載力
:
指某一地區、
某一時間、
某種狀態下水環境對經濟發展和生活需求
的支持能力。
24
.
可持續發展
:
是不斷提高人群生活質量
和環境承載力的,
并能滿足當代人又不損害
子孫后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
滿足一個地區
或一個國家的人群需求,
不損害別的地區或
別的國家的人群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
25.
環境現狀評價
:根據環境監測資料對一
個地區的環境質量作現狀評價。
26
.
規劃方案
:為實現相同的規劃目標,可
以采用的、供比較和選擇的方案的集合。
27
.
推薦方案
:
指由規劃編制部門建議實施
的規劃方案(經過方案的優化)
。
28
.
結構化決策
:決策問題結構良好,可用
數學模型刻畫。
29
.
循環經濟
3R
原則
:減量化、再利用、
再循環。
31
.
集聚規模經濟
:
指產出和平均投人隨經
濟規模而變的一種經濟現象
1
.
“
四
R
”原則
——是指
Recycle
(循環)
原則、
Reuse
(再利用)原則、
Recover
(回
收)原則、
Reduce
(減少)原則
2
.
環境管理
——是通過對人們自身思想觀
念和行為進行調整,
以達到人類社會發展與
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
2
Cleaner Production
——清潔生產
。
是一
種新的創造性的思想,
該思想將整體預防的
環境戰略持續地應用于生產過程、
產品和服
務中,
以增加生態效率和減少人類及環境的
風險。
3
共贏原理
——是指在制定處理利益沖突
的雙方或多方關系的方案時,
必須注意使雙
方都得利,
而不是犧牲一方的利益去保障另
一方獲利。
6.
產品生命周期評價
——它是對產品的整
個生命周期進行環境影響分析,
通過編制一
個系統的物資投入與產出的清單記錄,
來評
價與這些投入產出有關的潛在的環境影響,
并根據生命周期評價的目的解釋清單記錄
和環境影響的分析結果。
是對產品生命周期
進行環境管理的一個技術方法手段。
1.
市場價格法
:
直接根據物品或服務的價
格,
利用因環境質量變化引起的產量和利潤
的變化來計量環境質量變化的經濟效益或
經濟損失。
2.
機會成本法
:
是指把一定的資源用在生
產某種產品時,
所放棄的對其他產品生產中
所能獲得的最大效益。
3.
防護費用法
:
環境資源破壞時帶來的經
濟損失,
可以通過為防護該環境資源不受破
壞所支付的費用來推斷。
6.
空間結構理論
:
研究人類活動空間分布
及組織優化的科學。
22.
清潔生產
:指將綜合預防的環境策略,
持續的應用于生產過程和產品中,
以便減少
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性。
23.
濃度控制
:
是對認為污染源排入環境的
污染物濃度所作的限量規定,
以達到控制污
染源排放量之目的。
27.
土地退化
:
指由于某些構成土地的自然
要素形狀發生了不利于維持原有生產能力
的變化,
從而引起了土地生產能力的持續下
降甚至消失。
28.
城市生活垃圾
:
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所產
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
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
五、
簡答題
(本大題共
5
小題,
每小題
6
分,
共
30
分)
1.
簡述我國環境規劃的發展歷程。
(
1
)
探索階段
研究階段
發展階段
深化階段
2
.簡述環境規劃的基本內容。
(
1
)環境規
劃的目標與指標體系(
1
分)
(
2
)環境評價
與預測
(
1
分)
(
3
)
環境功能區劃
(
1
分)
(
4
)
環境規劃方案的生成與決策過程
(
0.5
分
(
5
)
環境規劃的實施(
0.5
分)
3
.簡述環境規劃的基本內容。答:
(
1
)前
期環保工作評估
2
)環境調查和評價
(
1
分)
(
3
)環境模擬和預測
(
4
)環境
目標和指標的確定
(
5
)污染物排放總量確定
(
1
分)
(
6
)
重點工程、融資渠道及保障措施
4.
環境規劃的任務
.
⑴全面掌握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
礎資料
,
編制地區發展的規劃綱要
⑵搞好地區內工農業生產力的合理布
局⑶合理布局污染工業體系
,
形成
“工業生產
鏈”
⑷充分合理地利用資源,
提高資源利用
率⑸搞好環境保護,
建立區域生態系統的良
性循環政策⑹制定環境保護的技術政策。
5
.簡述環境規劃的基本原則。
(
1
)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
原則
(1
分(
2
)遵循經濟規律,符合國民經
濟計劃總要求的原則
(
0.5
)
(
3
)
遵循生態規
律,
合理利用環境資源的原則
(
0.5
)
(
4
)
預
防為主,
防治結合的原則
(
0.5
)
(
5
)
系統原
則
(
0.5
)
(
6
)
堅持依靠科技進步的原則
(
0.5
)
(
7
)強化環境管理的原則(
0.5
)
6
.簡述環境規劃的主要作用。
答:
(
1
)促進環境與經濟、社會可持續
發展
(
2
)
(
2
)保障環境保護活動納入國
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
1
)
(
3
)合理分
配排污削減量、
約束排污者的行為
(
1
)
(
4
)
以最小的投資獲取最佳的環境效益
(
1
)
(
5
)實行環境管理目標的基本依據
(
1
)
AV蜜桃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