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種多樣的植物
【教材簡析】
《多種多樣的植物》是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生物的多樣性》單元的第三課,通過本課活動了解與感受到地球上生物種類的多樣性。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自己所熟悉的校園中生活著多種多樣的植物。雖然學生在學習了解校園生物前已經知道了身邊的一些植物,甚至有學生了解許多植物,但是,在實踐中我們依舊會發現更多的原先我們所不熟悉、不關注、不了解的植物,在這活動中學生感受到了植物種類的繁多,那么如果將學習的范圍擴大到我們的家鄉、國家、整個地球呢?學生肯定會對植物種類的數量感受到興趣,從而體會到植物種類的多樣性。那么如此眾多,種類的龐雜、生活環境多樣的植物我們如何更好地去關注,真正建立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呢?
本課的教學從學生已有認知出發,從分類思想入手,以學生已知植物為基礎,請學生對所熟悉的植物進行分類,通過分類活動感受到植物的多種多樣,在分類過程中逐步構建生物多樣性的認知。在分類過程中發現:根據不同的依據,選擇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植物分成不同的類別:可以根據生活環境可以將植物分為水生和陸生;根據莖的特點可以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根據葉子的特質可以分為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根據根的特點可以分為直根系與須根系。根據人類食用的需要又可以分為蔬菜、水果、糧食、藥材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類別,在不同的分類中幫助學生積累植物多種多樣的感性認識,并在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分類都選擇某一可以觀察到的、學生熟悉的特征作為依據。并最終選擇花這一學生熟悉,也便于理解的方式進行分類。
本課教學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層次:首先通過簡單交流常見植物聚焦問題,發現并初步感受到植物種類多樣;接著根據種類太多提出分類思想,學生根據已有認知與科學學習,選擇合理的標準給植物分類,通過交流發現同學們分類結果不同,但多種不同的結果有相同的依據:都是根據植物的某一特質進行分類的。根據學生的分類思想,介紹科學家的分類方式,感受自己的科學學習中的分類思想。
【學情分析】
本節課學習的主體是六年級的學生,他們有三年多的科學學習經驗,有一定的植物學習基礎,三年級《植物》單元和四年級《新的生命》單元都有對于植物